社會怪象,不少商鋪倒閉、寫字樓空置,而藥店、便利店卻越開越多
發布時間:2022年02月17日分享到: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兩年房地產行業像是遇到了“寒冬”。在房價方面,2022年1月份,我國百個重點監測的城市的新房平均價格在16179元/每平方米,相比之前下降了0.01%;二手房的平均價格在15987元/每平方米,相比之前下降了0.08%。
除此之外,其他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也似乎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商鋪數量在不斷減少,像是知名的拉夏貝爾女裝店,在短短幾年之內就關閉了9000多家店。以及,寫字樓的空置率也在不斷上升。根據中指發布的數據,廣州市的寫字樓空置率已達到了8.6%,相比于之前上漲了1.8%。另外,北京的寫字樓空置率也達到了14.8%,重慶的寫字樓空置率更是達到了27.2%。
看到這,或許會有人感到好奇,為何現在會有如此多商鋪關門、寫字樓空置呢?對于這個問題,一些房地產領域的專業人士表示,商鋪和寫字樓之所以會發生上述情況,主要有3個原因。
店鋪關門、寫字樓店鋪空置的原因
第一是因為租房成本也越來越高。據2021年商業房地產市場年報,目前我國重點城市的百大商業街商鋪的平均租金在每天、每平方米24.82元;百大購物中心商鋪的平均租金在每天、每平方26.93元。而重點城市商圈寫字樓的平均租金在每天、每平方米4.77元,相比于之前上漲了0.16%。
按照以上商業街商鋪的數據進行計算,一個100平方米的商鋪,一天的租金就需要2482元,一個月的租金就是74460元,一年的租金就達到大約89萬元。如此高額的租金,難怪就像沃爾瑪這樣需要上百平店面的大型超市會挺不住,直接宣布在2021年關閉全國27家大賣場。
第二是因為受“黑天鵝”事件影響。相信大家都知道,由于這幾年“黑天鵝”事件的影響還沒有結束,許多地區的顧客依然不能自由地出入。由于顧客數量減少,使得商鋪和寫字樓的收入在不斷減少,因此才有越來越多的店鋪關門、寫字樓空置。
第三因為電商對實體店的沖擊。如果有人看過國家統計局對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統計,就會發現。在去年,我國社會商品的零售總額是44.1億元。其中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了14.1%,增速高于線下消費。
線上銷售的增速加快,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上購物。而隨著網上購物的增多,去實體店購物的人就越來越少。商品賣不出去,加上“黑天鵝”事件,以及租金貴的原因,才會使得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商店關門、寫字樓空置。
健康藥店、便利店大量開店
然而,雖然近幾年商鋪數量減少、寫字樓使用率降低,但藥店和便利店的數量卻越來越多。產業信息網上相關的數據顯示,在近6年的時間里,我國藥店的數量從44.7萬家上漲至58.6萬家。另外,通過查看天眼查app的信息,我國與便利店相關的企業,僅在2021年就增加25.7萬家,相比于之前上漲了7.3%。
其實,出現這種行業怪象,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因為,“黑天鵝”事件的爆發,讓國人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不僅經常去藥店購買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而且有時還會去買一些保健品。正是因為對于這些東西的需求量增大,才使得市場規模的增多,按照產業信息網得到的數據,如今零售藥店終端市場銷售額達2218億元,相比之前上漲了6.3%。
另一方面,近幾年受短視頻傳播的影響,以及便利店具有的方便、快捷等優點的原因,使得年輕人對于便利店的需求增加,這就導致了我國的便利店數量越來越多,銷售額也在不斷上漲。根據專業機構的預測,到了2026年預測便利店銷售額有可能會到6473億元。
總的來說,如今房地產行業的變動,以及部分行業的興起,都有著一定的市場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