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產業園
發布時間:2021年06月10日分享到:
一直以來,傳統寫字樓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經濟載體—,是城市地標性的存在,眾多名企聚集讓城市不斷注入新活力。但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和租金漲幅,高昂租金已然逐漸成為企業運營的一筆壓力賬,
與此同時的是,新興
產業園近年來以遍地開花式席卷全國各地。尤其以科技小鎮類產城融合項目頗受關注。傳統寫字樓已不再是名企駐扎的香餑餑。
眾所周知,總部巨頭具有極強產業鏈帶動性,以及強吸附力。縱觀行業內外,“巨頭”對發展產業鏈而言,具有非常顯著的“磁石效應”。以美國西雅圖為例,從普通的美國東海岸城市,到1976年微軟巨頭公司誕生后,西雅圖的世界名企名單便世界知曉。
如今,西雅圖辦公巨頭已聚集微軟、亞馬遜、google、eBay、Twitter……總部巨頭帶動磁石效應,名企紛紛進駐,帶來更多企業和高科技人才的駐扎,進而促進整座城市發展。
以杭州為例,行業巨頭的“磁石效應”也有跡可循。自阿里巴巴總部遷址于此之后,如今杭州已成為世界科技巨頭聚集的新興城市。
目前這里已進駐美國安進公司、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2000多家名企、享有125家創投機構匯聚的地方。而海創園、淘寶城、夢想小鎮等產業園更是為科創商務圈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這些都是由巨頭名企領航而來活力產業園的天然優勢。
而今,以產業為依托、園區為載體的辦公
產業園,相比傳統寫字樓辦公,在企業孵化、資源共享、金融服務和人才協作等方面擁有獨特優勢的園區辦公,有著更天然的優勢。
產業園辦公,最大的優勢就是資源共享,能讓資源得到充足利用。這個資源包括資金資源、客戶資源、生產技術資源、信息資源、對企業上市需求的資源以及孵化、共享、金融、人才等,這些資源在傳統的辦公場所是沒有辦法滿足的。
傳統寫字樓缺乏與產業相配套的功能場所,從而造成了成本偏高與時效性差,加重了企業的運營壓力;而產業園的相關配套則是根據園區的專業定位,針對并滿足相關產業的需求。且能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務。不僅僅有企業,還會有咖啡廳、餐廳等一些休閑生活的配套,工作娛樂化,服務更多。
與傳統寫字樓高密度人口聚集所產生的鋼筋水泥氣息不一樣,產業園區以生態化辦公環境為目標,打造獨具特色的科技產業的低密度建筑群落。優美、高效、舒適的工作環境,更能發揮個人和企業的創新潛力。
產業園通過有效資源整合,簡化操作流程,縮短產業鏈條的中間環節,降低運營成本,從而給園區內的各個企業提供巨大的便利與優惠。為企業入駐、辦公、運營過程提供全方位支持,是促進企業之間相互結合、協同發展的一種全新的工作模式,同時行業聚集形成的行業氛圍,提高園內辦公人員積極性和凝聚力。
政府對產業園給予一定的財政、稅收、補貼等資金上的扶持,使之充分發揮應有的優勢作用。同時,每個產業園區都配套有產業基金,入駐企業也更容易獲得產業基金,幫助企業發展壯大,這是傳統寫字樓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