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型寫字樓散售“舉步維艱”
發布時間:2014年07月17日分享到:

商業地產專業機構譽翔安正在遭遇5年以來最大的挑戰。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散售型寫字樓銷售總額只有50億左右,而正常的年份,年銷售總額是300億元。春節過后,寫字樓市場急轉直下,許多能夠在市場上買半層或者整層的中型客戶突然不見了。
和經紀人們直接爭奪客戶的是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的誘惑
今年上半年,王某單體
寫字樓項目完成銷售額3億。表面上看,實現了開發商的銷售目標。但實際上,經紀人們用了一倍的工作量。“過去賣3億(寫字樓),只用儲備5億資金量的客戶,如今儲備了10億才換來3億的銷售額。”業內人士感嘆。
2012年3月份融科望京成交逾3億元,4月半月即成交四層,
國投廣場還有數個大單在跟進。吳所指的寫字樓分別是位于北京
望京區域寫字樓融 科產業中心和位于北京西客站南廣場東南側國投廣場。但那幾乎是經紀人們最輝煌的時刻。如今,嚴峻的挑戰讓許多人都想到了放棄。
一些房地產銷售員,甚至轉行去了金融行業。今年5月,一個高端住宅的銷售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準備離職去做理財銷售。在王珂看來,“影子銀行”不但在動搖房地產銷售隊伍,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客戶。
根據統計,2010年限購令發布前,投資5年以上的商業地產年化收益率為10%,投資一、二線城市的住宅,年投資回報率一般能達到15%。新政出臺后,投資商業地產年化收益率為9%,而住宅投資年回報率不超過5%。而眼下,用租金計算的商業地產回報率已降至6%左右。連年上漲的租金“撐大”了開發商 的胃口,商業地產的售價不斷上漲。盡管租金也在上漲,但遠不及售價。價格上漲吞噬了新入場投資者的利潤。
而近兩年風起云涌的“影子銀行”,以其高回報誘惑了大批物業投資者。公開數據顯示,大型商業銀行發行的3個月理財產品收益率約為5%,股份銀行發行的收益率約為5.5%,一年期的理財產品介于6%至7%之間。而信托公司發行的1至2年期產品收益率更高。
數據顯示,2013年,信托產品中規模占比最大的是房地產和基礎產業信托,分別占總規模35%和20%,規模分別達到3857.58億元和 2145.99億元。平均年收益率最高的為房地產信托,為9.55%。其次為基礎產業信托,收益率為9.27%,工商企業類信托則為8.72%,金融類信 托為7.71%。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房地產信托平均收益率已經升至9.82%。而小額信貸公司、民間融資所能提供的收益率更高。他們“吸干了”一部分投資客的錢包,尤其是散售型寫字樓的目標客戶群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