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介紹,京津冀面臨一些共同的課題:共建一個在全球有競爭力的新的城市群,使這個城市群成為中國引領第三增長極、環渤海增長極的龍頭;現在三個地方生態環境都面臨著嚴峻挑戰,尤其是環渤海的海域治理以及北京北邊風沙防治以及空氣治理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攜手,單獨靠哪個區域都解決不了。
趙勇稱,三地共同面對京津冀之間的功能重構問題。現在首都面臨很大壓力,人口壓力、交通擁堵壓力、產業升級壓力和生態環境的壓力,這些壓力光靠首都自身永遠都解決不了。首都有些功能恐怕要向周邊轉移,天津作為北方的經濟中心,怎么樣承擔起經濟中心的功能,應該怎么樣再造功能、提升功能,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也有一個和北京和河北攜手的問題。
河北出臺的環首都綠色經濟圈規劃,總體會為大局服務、為首都分憂、為河北發展添活力。在這個“圈”里會構建起五個帶:一是環首都的高端產業帶。承接北京和天津的產業轉移,利用北京和天津的人才、科技優勢,在這里發展戰略性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構建若干園區。二是打造環首都城市帶。要建設京東、京南、京北三個新區,建設若干小城市,在縣城的基礎上升級,把環首都的14個縣實行同城待遇,交通、通訊和基礎設施都是一體化。三是打造環首都的城鄉一體化示范帶。河北的貧困縣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北京周邊,現在要把貧困帶變成城鄉一體化的示范帶,加快這里的城市化進程。四是打造環首都養老休閑度假旅游帶。為北京和天津市民大禮拜的旅游,為北京和天津市民的養老,提供山清水秀這樣一個環境。五是打造環首都生態帶。大規模植樹造林,大規模治理污染水源、垃圾,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苗木都市農業,改善這個區域的生態環境。
趙勇呼吁,在國務院層面應形成一個京津冀區域合作的協調機制,成立專門辦公室,協調三個地方政府,采取共同行動;同時,國家發改委盡快制定京津冀區域一體化和首都經濟圈的具體規劃,因為有了這個規劃和綱領,我們才好把它變成一個個項目加以推進。對此,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表示,未來首都經濟圈怎么建設、怎么規劃,正在謀劃之中。
而清華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表示,確實應該成立一個有副總理牽頭的辦公室,來協調跨區域經濟體的發展問題。(來自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