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屢次受限之后,轉型成了地產圈的熱門話題。其中,最熱點的轉型方向,正是商業地產。
2010年以來,傳統的住宅開發商、零售企業乃至生產企業,以及方興未艾的房地產私募基金,都在涉足商業地產,形成一波聲勢浩大的“轉商”浪潮。
“住宅市場遭遇嚴厲調控、通脹壓力居高不下,商業地產正成為房地產企業和民間資金的避風港。”近日在青島舉辦的“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論壇?2011年會”上,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說。
人滿為患的活動現場,印證了商業地產在時下的炙熱。但是,面對與住宅開發模式完全不同的商業地產,那些轉型涌入的企業,真的準備好了嗎?
資金大量涌入
“在4天的時間里,我跑了7個城市,趕場式地參加許多大會,大家都在玩什么?都在玩商業地產。”寶龍集團執行董事、寶龍商業集團總經理劉曉蘭感慨說,“好像現在商業地產很繁榮。”
據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發布的《2010~2011中國商業地產發展報告》顯示,2010年全國商業地產已呈爆發式增長態勢,達到歷史新高。數據顯示,2010年,商業營業用房和辦公樓開發投資完成額分別達到5598.9億元、1806.5億元,分別增長34.2%和31.2%;相應的銷售額分別達到5354億元、2149億元,分別增長46.3%和31.2%。
另一方面,全國的消費零售總額也在快速增長,2010年的總額突破了15萬億元,同比增長18.4%,包括百貨和購物中心行業都快速發展。
甚至有人總結說,現在商業地產出現了“三搶”,即搶地、搶錢、搶人。“我們企業最近參加了一個非常好的商業綜合體的土地競拍,此前也和政府做了很好的溝通和互動,為城市做了非常好的規劃,但最后這個項目我們還是沒有拿到,中標的是一個新的地產商,因為它初生牛犢不怕虎,而我們拿項目時必須非常審慎。”趙曉蘭也贊同“三搶”的總結,同時提醒這樣的情況存在一定的隱患。
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商業地產的機遇,開始涌入。上市房企中的老牌代表“招保萬金”都在進軍商業地產領域。
萬科計劃未來3年內建成220萬套的住宅商業配套。目前萬科已經通過直接拿地、項目收購等途徑,在北京、東莞、武漢等城市投入大約260億元開發商業地產項目。
保利地產公布的公司計劃也顯示,未來3年內將持有型商用物業面積增加到300萬平方米,將商業物業的投資比例逐步提高到總體投資的30%。
金地集團已經成立商業地產公司,目前在北京、西安、深圳等地擁有多個商業地產項目。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透露,2011年金地將在商業地產投資1至2個綜合體項目,未來數年內,金地商業地產業務將以大中型城市綜合體為主要產品。“到2015年,金地的商業地產基本相當于再造一個金地。”
招商地產在投資者交流會上也表態,將加大商業地產投資的比重。首創置業更是以其“芭蕾雨”產品,在北京房山、浙江湖州、廣東佛山、海南萬寧等地大舉攻城略地,計劃投資將超過數百億元。甚至,飲料生產企業娃哈哈集團也放言進軍商業地產,提出了開發百個購物中心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