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及其他有關部門,會同北京市政府研究制定。《綱要》全文將于近日由國家發改委印發。
《綱要》對中關村示范區賦予了全新的戰略定位,即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要堅持“深化改革先行區、開放創新引領區、高端要素聚合區、創新創業集聚地、戰略產業策源地”的戰略定位,服務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設,力爭用10年時間,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
《綱要》以5年為一個階段,提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中關村創新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中關村人才特區基本建成;創新創業高度活躍;產業國際競爭力居世界前列;創新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2020年,示范區總收入達到10萬億元,在軟件及信息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中形成2-3個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培育出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培養和聚集一批優秀創新人才特別是產業領軍人才,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
2010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總收入約為1.5萬億元。
■專家解讀
想達標年收入需增20.9%
北京市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趙弘表示,中關村10年后整體收入將達到10萬億元。這一數字是現在中關村總收入的6倍多,意味著在今后10年間,中關村總收入年均增長率要達到20.9%,中關村增加值占北京市GDP的比重,要從2009年的18.6%增加到2020年的30%。
同時,趙弘稱,這是一個非常宏偉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中關村在體制機制、空間載體和產業組織等各個方面,實現重大的戰略性調整和謀劃。(來自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