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面對日新月異的產業技術變革、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和不斷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北京要在全球和區域經濟分工中占領高端、爭取主動,必須把強化創新驅動作為重要著力點,圍繞服務經濟、總部經濟、知識經濟、綠色經濟的首都經濟特征,使首都經濟走上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軌道,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
北京要成為國家創新中心
“十二五”規劃綱要:
把北京建設成為國家創新中心,持續推進競爭力提升,更好地服務于區域和全國創新發展。
解讀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首次將“創新驅動發展”單獨成篇,并作為規劃的總體目標后的第一部分,顯示創新的分量。
規劃提出把北京建設成為國家創新中心。作為支撐,計劃5年統籌50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基礎設施和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另外,完善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相關制度,不斷擴大采購比重和范圍,五年采購總額超過300億元。
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印春表示,北京經濟競爭力就來自于創新,因此把“創新驅動發展”擺在這樣一個突出位置。北京有這個基礎,全市創新的資源很豐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成果等在全國都處于前列。
“十二五”戰略的重點是中關村,劉印春表示,國家也給了很多的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十二五”將打造“兩城兩帶”,集中力量打造中關村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著力加快建設“一北一南”創新產業帶,包括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技術產業帶、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基本形成國家創新中心的新格局。
股權激勵擴大試點
“十二五”規劃綱要:
深入開展科研院所、國有企業股權激勵和分紅試點,擴大股權激勵試點范圍,推進科研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政策試點。
解讀
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明金表示,推進科研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政策試點將會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有利于北京經濟在高科技領域占領戰略制高點,提高北京經濟創新能力,實現北京經濟向“北京創造”轉型。
可以先行先試,這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大政策優勢。通過強化激勵引導,形成激勵創新的良好環境。“十二五”期間,北京將通過加大政府獎勵和實行股權、期權、年薪制等多種方式,增強對關鍵崗位、核心骨干人才的吸引和激勵。深入開展科研院所、國有企業股權激勵和分紅試點,擴大股權激勵試點范圍,推進科研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政策試點。逐步擴大科技重大專項經費列支間接費用試點范圍,提高間接經費列支比例上限。加強人才服務,在戶籍、出入境、醫療、保險等方面為高層次人才創造便利條件。
顯著提高科創成果產業化
“十二五”規劃綱要:
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特別是瞄準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的重大緊迫需求,著力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體系,顯著提高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解讀
“今后5年,北京要在后3G移動通信、物聯網、超級計算、云計算、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及衛星應用等領域攻克核心關鍵技術,為國家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科技支撐,形成更多的創新成果。”劉印春說。
剛剛過去的5年,圍繞國家戰略、首都發展和改善民生,北京以企業為主體,研發出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新技術、新產品,創造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和標準。比如,龍芯等自主知識產權芯片和集成電路制造重大裝備改寫了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史;TD-SCDMA使我國第一次擁有了在全球通信領域的話語權;成功開發全球首款支持20兆寬帶的TD-LTE終端基帶通信芯片;“閃聯”標準成為全球首個3C融合標準。創新了寬帶無線接入Mcwill國際標準;非典疫苗、人用禽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與發達國家同步。
劉印春介紹,目前,中關村承擔的國家“863”項目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承擔的國家“973”項目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超過50項。
未來5年,北京將實施20個以上重點示范應用項目和20項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雙百工程”,加快一批創新成果轉化。
實施創新型企業“十百千工程”,選擇重點骨干企業,以“一企一策”的方式重點支持。
加快推進一批示范應用工程加快建設“國家級高技術服務業基地”、“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和“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四個國家級試點建設。
同時,促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城市應急等城市管理中的深化應用。以“十城千輛”示范應用工程為契機,促進純電動公交大客車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普及應用。
中關村示范區實行“1+6”
“十二五”規劃綱要:
充分利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體制機制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圍繞人才、資本、技術等核心創新要素,著力完善各項制度和政策安排,強化激勵引導,形成激勵創新、服務創新的機制和良好環境。
解讀
近期,國務院已同意在示范區內實行“1+6”系列政策,將對中關村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1+6”政策是針對中關村示范區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點政策。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介紹,其中“1”所指的首都創新資源服務平臺,已于去年正式掛牌運行,對創新人才和企業服務采取特事特辦,全力支持科技創新。“6”則是支持中關村深化實施先行先試改革的6條具體政策。
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為創新企業,尤其是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創新示范區的專項扶持政策,有利于深化中關村體制機制創新,推進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為科技人員、企業、高校的創新創業產生積極的激勵作用,使中關村真正成為引導全國科技創新和創業的中心區。
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自成立20多年來,已經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區域,同時也是高科技企業、高端人才最為密集的地區,創新發展勢頭越來越大。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已上報國務院,同時《北京市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實施意見》也即將上報市委、市政府審定。
政府采購瞄準自主創新
“十二五”規劃綱要:
完善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相關制度,不斷擴大采購比重和范圍。
解讀
如何鼓勵自主創新,政府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方式。市發改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磊表示,“北京將嘗試采取多種途徑,加強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政策體系建設,推進中關村企業重大科技項目在京落地”。
2010年,政府采購中關村自主創新產品共簽約5批示范項目,采購中關村自主創新產品達51.5億元,超額30%完成北京市政府年初制定的40億元工作目標。
規劃明確,五年政府還將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總額超過300億元。同時,積極探索建立非政府機構購買使用重大自主創新產品的支持機制,加快創新產品的社會化推廣進程。從過去直接補貼、貸款貼息等投入為主,向支持發展創投基金、創投引導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轉變,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率。
未來,北京市將挖掘重點領域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的潛力,涉及軌道交通、污水污泥處理、教學儀器設備、藥品集中采購、醫療器械、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垃圾處理、新能源汽車、交通管理等11個重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