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高房價尚未撼動,調控必須進行到底
發布時間:2010年08月19日分享到:
8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36個大中城市房價最新數據,經過4個月調控后,房價依然在繼續上漲。7月份36個城市房價環比上漲1.61%,同比上漲10.3%。這也意味著,自從樓市調控政策出臺以來,全國房價僅僅在6月份出現了短暫的下跌,如今又重拾漲勢。為此,國家發改委提醒:“各地應繼續做好穩定房價工作。”
自從4月份樓市調控以來,關于調控松動的傳聞與辟謠回應一直輪番上演。隨著樓市進入深度調整期,各方博弈愈加明顯。而就在房價還在繼續上漲、宏觀調控遠沒有達到目標的時候,已經有一些利益相關者開始“防守反擊”,企圖干擾調控。
8月12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在“2010博鰲房地產論壇”上發表演講時透露,中房協7月份多次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建議暫緩出臺新的緊縮性房地產調控政策。并表示提出這一建議的宗旨是希望房地產行業“不要大漲大落”。
這是過去6年來在中國房地產領域反復出現的黑色幽默:大漲的時候,相關部門似乎是沒人發聲的,但只要房價稍微一出現向下的趨勢,馬上就有人要出來托房市,呼吁“不要大漲大落”。可問題是,過去多年里,中國大中城市房價幾乎就一直只有漲,沒有大跌過。此番宏觀調控才剛剛進行了四個月,畸高房價尚未撼動,難道樓市調控又要半途而廢?
從整體來看,目前房價基本處于盤整回落態勢,但仍處于畸高價位,部分二、三線城市仍在上漲,房價與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已經嚴重脫節。可以說,宏觀調控的預期效果還遠未達到。如果此時宏觀調控不繼續從緊,房價一旦出現反彈,則未來市場的泡沫化程度將急劇膨脹,這一情形在過去的幾年里已經反復上演。
對于后危機時代的中國經濟而言,畸高的房價是中國經濟啟動內需、邁向可持續增長的巨大障礙。房價漲勢不退,泡沫繼續吹大給中國經濟所帶來的風險,就像一個沒有爆破的堰塞湖,嚴重威脅著中國經濟的健康運行。
8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盡管對未來中國經濟波動趨勢還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各界對全年經濟將呈現“前高后低”運行格局的看法較為一致。內需方面,消費零售的名義增速在物價上揚情況下反而明顯回落,可能預示著消費的動力在減弱。所有這些,都在提醒我們中國經濟滯后性下滑的風險不容忽視。
或許還有很多人認為,房地產業的火爆是保增長、促內需的好手段。這其實是一種極其短視的看法。首先是住房支出透支和擠壓了其他領域的居民消費,使得許多實體經濟領域長期因需求不足而疲軟。另外,高昂的房價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支出,使得本來就利潤微薄的中國制造業雪上加霜,中國的出口產品如果大幅漲價,必然導致競爭力的降低,惡化出口和就業。
一方面是房地產業的暴利,一方面是其他實體經濟領域,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慘淡經營,這必然使得許多中小企業主放棄主業而紛紛投身房地產。中小企業與就業和居民收入聯系密切,沒有了就業和居民收入的支撐,談何內需?即使有一時的恐慌性購房來支撐經濟增長的數據,但這只是用榨干普通居民收入來喂富一小部分人,醞釀更大的社會危機。
據最新消息,中國銀監會已要求銀行開始新一輪壓力測試,內容包括住房價格下跌50%-60%的情況下可能對銀行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幾乎在同一時間,央行重申了對房地產的緊縮政策,而國家統計局則公布了全國待售商品房面積達到1.92億平方米的數據,國土資源部也將一份涉及全國1457宗閑置土地的“黑名單”交與銀監會。
這是否預示著新一輪房地產調控即將來臨?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