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是房地產市場最旺盛的銷售季,9-11月三個月時間,在很多城市的銷售量接近全年的一半。但是有專業機構剖析,
北京寫字樓,政府將在8月底前,對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施行“限購”,以壓制可能呈現的樓市“金九銀十”市場反彈。
據北京中原透露,按住建部的請求,8月20日之前,各省住建廳需求將所轄內各城市的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狀況報告上交住建部,能否采取必要措施限購,也將包含在這份報告內。
江蘇省住建廳相關擔任人證明,7月底,住建部已向各省、市、自治區房地產主管部門下發通知,請求各地對照“五條規范”先行自查,并據此擬定需求歸入限購范圍的二三線城市名單。其“五條規范”是:依據國度統計局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處于房價漲幅前列的城市;將省內一切城市今年6月份的住宅價錢與去年底的住宅價錢做一個比擬,漲幅較高的二三線城市;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幅較高的城市;外地人購房比例較高的城市;大眾對當地房價反響激烈、以為調控政策執行不力或不到位的城市。
針對“限購”問題,中原地產最近對全國15個省的50個尚未“限購”的二三線城市做了一份調研。調研反映出,由于50個未“限購”二三線城市大局部尚處于房地產市場開展的起始階段或上升階段,自住需求仍然是這些城市的需求主力,因而這些城市2011年上半年成交量和成交價錢受本輪調控的影響較小,市場仍然堅持原有的開展軌跡。
但引人留意的是,在被調研的50個城市中,無一城市的住宅價錢呈現下跌。其中37個城市住宅價錢呈現小幅上漲,其他13個城市的價錢則根本持平,持平的13個城市分別散布在江蘇省、遼寧省、山東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和云南省這7個省。
受周邊中心城市出臺“限購”政策的影響,局部二三線城市承接了局部來自這些中心城市的投資或自住需求。舉例來說,寫字樓由于福建省的廈門出臺了“限購”政策,局部投資需求轉而投向泉州市;由于北京出臺了“限購”政策,局部外地打工者無法在北京買房,轉而將眼光轉向河北的廊坊、燕郊等地。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問題是,局部未限購城市投資比重過高。50個未“限購”城市中有18個城市的本地人房產投資比重超越20%,投資比重為10%-20%之間的城市為14個,剩余18個城市本地人投資比重小于10%。投資比重超越20%的18個城市均為經濟興旺省份的二三線城市,包括江蘇省的常州、鎮江、昆山、太倉;山東省的濰坊、威海、煙臺、淄博;浙江省的象山、嘉興;遼寧省的盤錦、丹東、營口、普蘭店等城市。50個未“限購”城市中有14個城市的外地人購房比重超越20%,外地人購房比重占10%-20%之間的城市為12個,剩余24個城市的外地人購房比重小于10%。
目前人們普遍以為,限購政策的出臺已是“板上釘釘”,但二三線城市樓市的限購政策遲遲未見落地,社會上曾經談論紛繁,顯然二三線城市的限購政策將直接反映出中央利益與監管層博弈的最終結果。業內人士剖析,假如調控政策維持現狀,很可能呈現限購城市遭到未限購迸發上漲的影響也呈現反彈。限購政策擴展的音訊發出后,最近很多城市曾經呈現恐慌性購房。鑒于中國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在開展中存在較大差別性,“限購”政策不應“一刀切”,但關于地道外地投資需求占比擬高的城市則應盡快拿出“限購”政策。(來自新浪樂居)